全国服务热线:18702775366

联系我们

武汉华域母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
联系人:曾总
手 机:18702775366
地 址: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SBI光谷创业街1栋

产康知识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华域新闻动态 > 产康知识

产后24小时极其重要,过好了抵得上整个月子!

发布时间:2021-01-29 10:22人气:

  生完孩子之后的24小时,是妈妈最容易出现意外、最有可能落下病根的时间。因此,这段时间的护理就尤为重要。


  但是对于第一次生产的妈妈来说,这些常识都是缺乏的。不仅产妇,前来照顾的准爸爸和老人更应该知道,并辅助医生完成这些护理任务。

微信截图_20200421144606.png

  一、顺产


  1、产后第一餐


  大部分宝妈在产后都会疲劳乏力,肠胃功能也可能没有完全恢复,所以产后第一餐应该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,类似于糖水荷包蛋、蛋花汤、营养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哦~


  产后第二天可以开始适当吃一些细软的食物了,如软糯的糕点、挂面、粥或炖煮的肉菜等。


  2、小心产后出血


  产后出血是产妇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问题。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,80%的情况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。产后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出血量,产妇若发现出血量较多,或阴道排出组织,应及时告知医生,查明原因及时处理。


  3、按时量体温


  产妇在刚生过孩子的24小时内,由于过度疲劳,可能会发烧到38度,但这以后,体温都应该恢复正常。如有发烧,必须查清原因,适当处置。产后发烧是大事,不要以为只是头痛脑热而等闲视之。新妈妈在产后一定要养成定时量体温的好习惯,如果发现体温超过38度,就要当心喽。


  4、多喝水,及时排尿


  分娩时,宝宝下降会压迫宝妈的膀胱、尿道,导致宝妈产后感觉不到尿意或排尿困难,但无论哪种情况,一般来说,妈妈在顺产后4~6小时内就可以自己小便了。因为膀胱过度充盈会影响子宫收缩,导致产后出血,所以宝妈要注意多喝水,尽快排尿。若发生排尿困难,应让医生及时处理。


  5、注意活动


  “产后一定要卧床好好休息”,很多人都会这样抚慰新妈妈,然而事实上,顺产产妇可以在产后6~8小时坐起来,剖宫产的产妇在术后24小时可以坐起。要多坐少睡,不能总躺在床上。躺在床上不仅不利于体力的恢复,还容易降低排尿的敏感度,这就有可能阻碍尿液的排出,引起尿潴留,并可能导致血栓形成。


  6、早开奶


  产后对于母亲来说最重要的是哺乳。新生儿在出生后30分钟内,要让其与母亲进行皮肤的“亲密接触”,并吸吮母亲的乳头。接触时,最好让婴儿裸露身体贴在母亲胸口,让他听到母亲的心跳、声音,闻到母亲的气味,这样的接触最好不少于30分钟。


  二、剖宫产


  躺卧姿势


  大多数剖宫产都选用的是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,所以刚回到病房,宝妈需要头偏向一侧、去枕平卧,这样的躺姿不仅可以防止触碰到麻醉的部位,还可以预防呕吐物的误吸。


  分娩6小时以后就可以变换姿势并且枕枕头了,但是为了减轻移动时对伤口的牵拉,宝妈最好能够采用侧卧位,也可以把被子或毯子垫在身后。


  要少用止痛药物


  剖腹产术后麻醉药的作用逐渐消失,腹部伤口的痛觉开始恢复,一般在术后数小时,伤口开始剧烈疼痛。为了能够很好休息,使身体尽快复原,可请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夜给用一些止痛药物。在此之后,对疼痛多做一些忍耐,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物止痛,以免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。一般来讲,伤口的疼痛在3天后便会自行消失。


  产后的饮食


  在术后6小时内妈妈应当禁食。这是因为手术容易使肠子受刺激而使肠道功能受到抑制,肠蠕动减慢,肠腔内有积气,因此,术后会有腹胀感。为了减轻肠内胀气,暂时不要进食。如果妈妈觉得口干,也不能喝水。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擦拭一下干裂的嘴唇。


  6小时后妈妈可进食流质。饮用米汤、萝卜汤、菜汤等,忌牛奶、豆浆。鲫鱼汤或鸡汤等催奶汤最好等到奶通了之后再喝。


  肛门排气后妈妈就可以进食稀饭、面条等半流质食物了。排过大便后可进食米饭,但要注意饮食宜清淡,也可适当吃点水果。不可吃桂圆、荔枝、人参、猪肝等食物。


  术后应该多翻身


  麻醉药物可抑制肠蠕动,引起不同程度的肠胀气,因而发生腹胀。因此,产后宜多做翻身动作,促进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及早恢复,使肠道内的气体尽快排出。


  及时排便


  为了手术方便,通常在剖腹产术前要放置导尿管。术后24~48小时,麻醉药物的影响消失,膀胱肌肉才又恢复排尿功能,这时可以拔掉导尿管,只要一有尿意,就要努力自行解尿,降低导尿管保留时间过长而引起尿路细菌感染的危险性。


  及时哺乳


  跟顺产一样,剖宫产后也要尽早开奶,最迟不要超过半小时。


推荐资讯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8702775366

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