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盆解剖知识
骨盆是躯干的重要基座,是由骶骨、尾骨、双侧的髋骨连结而成,髋骨由髂骨、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。骨盆外形如水盆,容纳了多种脏器(泌尿生殖器官、肠道等),扮演着保护内脏、支撑身体的功能。
骨盆与周围肌肉、韧带共同构成一自锁系统,协同工作,一起分担体内脏器及上半身重量。对骨盆产生重要力学作用的肌肉有:骶棘肌、髂腰肌、臀肌、闭孔内外肌、梨状肌和腘绳肌等。
骨盆能够透过脊椎将上半身的重量,由骶骨分散到左右的髋骨,再经过髋骨、髋关节把重量传导到下肢。它是上、下半身力量的“中继站”,稳定性非常重要。骨盆间的骨连结属微动关节,在腰椎和双下肢的各种活动中,多有骨盆关节参与其中。
临床上用来检测其对称性的骨性标志是:双侧髂前上棘、髂后上棘、髂嵴、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,还有各腰、骶椎棘突连成的后正中线等。
骨盆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。界线由骶骨岬、弓状线、耻骨梳、耻骨联合上缘连结而成。
男性与女性的骨盆存在相当大的差异。
一般来说,男性的骨盆窄而深,呈漏斗型,骶骨岬前突明显,耻骨下角为70°~75°;女性的骨盆则宽且浅,呈圆桶型,骶骨岬前突不明显,耻骨下角为80°~100°。
在病理情况下,各种病因(腹部及腰背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、长期的姿势不正确、肚子较大等)破坏骨盆的平衡,引起骨盆各种移位,如发生骨盆前、后倾,单侧骶髂关节前倾或后倾、骶骨扭转及耻骨联合错位或位移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