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宝妈在产后会出现漏尿尴尬,打个喷嚏,尿了用力咳嗽,尿了笑着笑着,就尿了……这些尴尬,都是盆底肌惹的祸但这些只是产后妈妈才有吗?
事实上,有盆底问题的不只是产后妈妈,据资料显示,我国女性尿失禁总体发病率约为30.9%,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。
每一位女性,都应该好好关心自己的盆底肌。
你的盆底肌还好吗?
很多人不知道盆底肌在哪里,也感受不到它的存在。小编教你一个方法:就是你在尿尿时,突然中断,那时候用到的就是盆底肌了。盆底肌的作用不可小觑,它承托着你的尿道、膀胱、阴道、子宫、直肠等重要器官,使各器官保持稳定,不管你是坐卧还是奔跑,它们都在为你默默“兜底”。一旦盆底肌肉功能减退或受到损伤,就可能导致这些器官移位、脱垂,从而发生功能障碍,最常见的,就是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。
盆底肌障碍问题这6类人群也要重视如今,越来越多人知道生孩子可能使盆底肌受损,需要做产后康复。没生孩子也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的!也是会出现盆底肌问题的,以下这些人群要特别注意。
1.肥胖
越来越多证据表明,肥胖是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。一项纳入2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,超重(BMI为25-29.9kg/m2)和肥胖(BMI≥30kg/m2)女性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,分别高出体重正常者40%和50%。另一项纳入24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,体重指数(BMI)每增加5,腰围每增加10厘米,体重每增加10千克,尿失禁的相对风险分别增加20%、18%和34%
2.慢性便秘
慢性便秘及其引起的用力排便习惯,会增加腹部压力,并可能导致阴部神经发生牵张损伤。有研究报道,慢性便秘的女性发生尿失禁的风险,是排便正常女性的1.62倍。
3.做过盆腔手术
既往做过盆腔手术(如子宫切除术)可能损伤盆底结构,增加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。
4.患有慢性咳嗽
一些患有慢性咳嗽疾病,以及患有引起慢性咳嗽的呼吸系统疾病,都会给腹腔带来压力,增加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。
5.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
这可能是因为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时,比如长时间搬举重物,会增加我们的腹内压,给盆底肌带来压力,并可能对盆底肌肉组织造成机械损伤。
6.衰老
衰老和围绝经期雌激素撤退,可引起盆底支持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,进而导致盆底肌肉、韧带、筋膜等结缔组织力量变差,支撑力变弱,盆底脏器下移,出现尿失禁等一系列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。
所以,并不是不生孩子就能跟盆底肌松弛这件事“绝缘”。